三国乱世,赌徒郭嘉到底有多厉害
手机阅读
二、十败十胜论
前面提到的郭嘉的十败十胜论,可能是三国阶段较有名的议论之一,知名度可能仅次于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吧?(舌战群儒那种半真半假的就不算了)像诸葛亮出师表,陈琳讨曹操檄文这种有明确载体的文字,可信度应该是比较高的,但是像隆中对和十败十胜论这种口耳相传的言论,后人附会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了。
或者当事人可能仅仅是表达一个大意,后人加以各种理解引申和修饰,而落到史书中的文字,则一般是某个后人或史官的版本。
有意思的是,根据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建安二年曹操宛城败于张绣后,遭到袁绍邮件调戏,言辞傲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异于常”。钟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跑去和荀彧说怎么办咱老板顶不住了……荀彧问曹操,曹操把信给荀彧看,作为老板家里的时任二当家(荀彧内心到底更忠于汉室还是终于曹操,其实是一个千古之谜了,不过在群雄逐鹿阶段,两个人的利益的确是一致的),荀彧称职的承担起老板的心理医生的职责,对曹操说了这样一段话:
“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袁绍外表看起来宽厚,内心其实总猜忌别人,您任人唯才不拘小节,这是度量胜过他。袁绍优柔寡断,您随机应变善断大事,这是谋略上胜过他。袁绍治军不严,您赏罚分明士气高,这是武力上胜过他。袁绍家底足,爱面子,攀附他的好多是能力不行但是爱问(溜须拍马)的人,您这边则诚心待人,不虚荣,对有功之人不吝啬,天下正直、踏实的人都来为您所用,这是品德上胜过他。您以这四点辅佐太子,袁绍强大又能怎么样?)
仔细对一下上边这段话,和郭嘉的十败十胜论非常神似有木有?
而到了资治通鉴里,司马老兄站在几百年后,可能还是觉得上述荀彧传和郭嘉传的描述都未必足够可信,索性做了个和事佬,你俩谁也别争了,就让曹操主动找你们好了。于是资治通鉴记载,“操谓荀彧,郭嘉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对曰……”然后让两个人一起把十败十胜论对出来了,完美!(我特别好奇司马老兄这里是不是心底下安排俩人一人五句这么说来着?那谁是逗哏谁是捧哏?)
两年后,据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建安四年官渡之战前夕,”诸将以为不可敌”,曹操曰:“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我知道袁绍的为人,志大才疏,外表强悍胆子小,刻薄没有威望,兵多但划分不明确,将领骄傲但很难统一调度,土地虽然广阔,粮食丰富,但好像是为我准备的。)
这段话十足一个”十败十胜论”或者荀彧缩写版的再缩写版了。假使上述几个描写只是具体文字和实际有出入,加入了后人附会的成份,但基础事实都是真实的,起码说明了两个事实:
(1)曹操从建安二年到四年官渡之战前夕,内心从惧怕袁绍,”出入动静异于常”,逐渐变成了藐视袁绍,还能反过来做别人的思想工作,这里边郭嘉和/或荀彧功不可没。
(2)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善于捕捉老板心理,坚定站在老板一致立场,郭嘉和/或荀彧在曹操心目中的印象分那肯定是又蹭蹭涨了。荀彧本来就是二当家无所谓了,从史实看,郭嘉的地位经过上述几件事情,在官渡之战初期则已稳稳窜上了谋士团第一层级。
相关推荐
- 06-21三国乱世,赌徒郭嘉到底有多厉害
- 06-16三国乱世新手技巧六条分享
- 06-16三国乱世东瀛之战武将推荐
- 06-16三国乱世182司马懿副本120神兵通关技巧
- 06-16三国乱世过五关斩六将东岭关通过技巧分享
- 06-15三国乱世洗练秘籍的几率高吗
- 06-15三国乱世江东副本周泰通关心得
- 06-15三国乱世江东副本韩当通关心得
- 06-15三国乱世五宝过曹仁副本排将攻略
- 06-15三国乱世190副本最低配置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