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帝三国历史人物篇—古今论曹操下
手机阅读
曹操,一个对于中国历史有着重大影响,但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的人物。基于这一点,剑客童鞋查了家中的一些史书和资料为大家整理编辑了古今对曹操的一些主要评论,希望能给大家更好的了解曹操,了解三国历史带来帮助。
(二)唐朝和宋朝对于曹操的评价
1. 唐朝人对于曹操的评价
唐朝人对于曹操的评价,我觉得是褒贬不一。有不少人推崇曹操的。比如诗圣杜甫,他有一位画家好朋友叫曹霸,他是曹操的后代,在写给曹霸的一首诗里杜甫称赞曹操为英雄:“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其中“英雄割据”是指汉末天下大乱曹操割据一方。“文采风流今尚存”是说曹操当时的文采风度遗传到了他后代子孙曹霸的身上。当然说起杜甫他也称赞诸葛亮是英雄,他在《蜀相》中写道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对于曹操的评价就是两面性的,有一次李世民从洛阳出发经过邺城,看见曹操的墓写下了《祭魏太祖文》,李世民说曹操:“曹操以雄武之姿,在艰难之时,担栋梁之任,匡正之功名垂青史。”其中李世民以“雄武之姿”形容曹操并且称他为国家栋梁之才,充分肯定了曹操匡正天下的功劳。当然李世民还说曹操:“观操沉溺而不拯,视颠覆而不持。乖徇国之情,有无君之迹”。意思是说曹操并没有真正拯救,扶持汉朝,用一个“乖”字(乖是背离,违背的意思),表现了曹操的诡诈,说明曹操一切功劳都是出于自己的私心而不是真的为了匡扶汉室,“有无君之迹”这一句对曹操的奸臣形象进行了谴责和鄙视。
2.宋朝人对于曹操的评价
到了北宋的时候,大史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以曹魏为正统,他在《通鉴》中对于荀彧的评价里充分的赞扬了曹操:“汉末大乱,百姓涂炭,非绝世之才不能救也。倘若荀彧舍弃曹操将何去何从耶?”
可是到了南宋情况一下子就变了,因为赵构南渡,偏安一隅,形式上和三国时期刘备,孙权相同,所以必然要尊刘抑曹,用现在的话就是狠抓意识形态,表明我南宋才是正统,同样三国时期偏安一隅的刘备也是正统,所以一定要在政治上抹黑曹魏,尊刘抑曹就成了南宋的主流价值观。比如陆游有写诗说:“邦命中兴汉,天下大讨曹”又说“曹操为汉鬼魅,君子所不耻。”
相关推荐
- 07-03大皇帝6阶羁绊效果全武将音序版
- 07-02大皇帝粮草储备有什么注意点
- 07-02大皇帝鳞甲军府厉害吗
- 07-02大皇帝五远程生存能力高不高
- 07-02大皇帝甄姬步兵流战力怎么样
- 07-02大皇帝前7天活动哪个最合适
- 07-01大皇帝古将89关怎么过
- 07-01大皇帝英魂55层怎么过呢
- 06-30大皇帝长弓类输出武将横向对比 张任篇
- 06-30大皇帝剑指天下阵容推荐(袁绍怒气主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