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3 10:21 来源:网络 作者:弹弦听音 网友评论( )
汉高祖刘邦的传世作品不多,但都是千古名作。特选其两首代表作。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创作背景及赏析]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黥布起兵反叛,刘邦亲率大军讨伐,黥布仓皇而逃,刘邦令部下继续追击,自已率部分人马回朝,路过故乡沛县时,在行宫摆酒晏请父老乡亲,并选120名青年唱歌作乐,刘邦喝到头上,突然亲自击筑,即兴作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完后,他令青年跟着学唱,还亲自舞蹈,情动之处,泪流满面。
《大风歌》表达了刘邦重返故乡的得意之情和安邦定国的迫切心愿。首句以风云形象作比喻,描绘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浩荡声势,以及平定各地叛乱的勇猛进军,他仿佛意识到汉王朝的兴起,有赖于客观的形势、历史的潮流。第二句是触景生情,当天下统一,四海臣服,荣归故里之时,他能不炫耀威力的显赫,倾吐一腔豪情。而第三句的情意则是双重的。既有高瞻远瞩,为巩固帝业而发出招集贤人、猛士治国守成的呼唤,又有预感生命垂危,担心江山由谁守卫的悲叹。心力交瘁,刘邦果然于翌年去世。他死后,汉惠帝便将沛宫立为宗庙,祭祀刘邦,并让当年随刘邦唱歌的120年青年专门从事音乐工作,至汉景帝时,《大风歌》便一直是沛地一年四季祭祀宗庙的乐舞。
《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
星有缯缴,将安所施!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比《大风歌》稍晚。
吕后之子刘盈虽被立为太子,但汉高祖一直不喜欢他,认为他生性仁弱,不像自己,想把他废掉,改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但是,这个打算遭到了张良等大臣的反对,所以迟迟未能实施。公元前195年,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想让太子刘盈带兵出征,遭到张良等大臣的反对。刘邦带病征讨英布叛军回到长安以后,由于箭伤发作,病得更加厉害。他自知来日不多,更急于废立之事。张良等竭力劝说刘邦改变废长立幼的想法,但刘邦执意不从。
有一天,刘邦正在喝酒,看见在旁陪侍的刘盈背后站着四位老人,年纪都在八十岁以上,须眉皆白,体格健壮。这四人正是刘邦多年想聘请而不得的“商山四皓”(四位贤士)。刘邦惊奇之余就问他们:“我寻找你们多年,你们都躲避我。现在为什么又来了,跟着我的儿子呢?”“商山四皓”回答说:“陛下轻视儒士,我们义不受辱,所以逃避。现在听说太子仁孝,礼贤下士,所以我们就来了。”刘邦听罢,说道:“好吧,那就麻烦你们好好保护我的儿子吧。”
“商山四皓”的出现,使刘邦不得不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商山四皓”走后,刘邦召来戚夫人,对她说:“我本来想把太子废掉,但有这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成,难以更改了。吕后以后就是你的主人!”戚夫人听后,哭泣不已。刘邦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于是就唱了这首《鸿鹄歌》。歌罢,戚夫人更加痛哭流涕,刘邦也没有心思喝酒。
最终,刘邦也没有废掉太子。
比起《大风歌》,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鸿鹄歌》都要逊色得多。但它仍不失为一首言情述怀的优秀作品。它深刻反映了刘邦在立储问题上矛盾、痛苦的心情。这首诗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据说曹操《短歌行》的创作就受到了它的启迪。
服务器 | 公会名称 | QQ群 |
电信体验区 | 大汉天下丶 | 162394295 |
网通体验区 | 一笑泯恩仇 | 112749297 |
电信一区 | 0风花雪月0 | 167485298 |
电信二区 | 一统天下 | 168024271 |
电信三区 | 骠骑军 | 17534831 |
电信四区 | |魔教| | 114993964 |
网通一区 | 楚汉杀手团 | 74598319 |
网通二区 | 龍腾天下 | 105500849 |
网通三区 | 藏春阁 | 23957700 |
网通四区 | 巅峰王朝 | 87128636 |
北京一区 | 紫禁之巅 | 140543939 |